新民晚报讯(记者 任天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小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特定区域的停车矛盾日益加剧。至2022年底,上海累计创建128个停车治理项目,开工建设约1.81万个公共停车位,试点开工建设垂直盾构新型智能机械车库,建设了一批结合公园绿地、民防工程、学校操场等地上地下空间项目,缓解了儿童医院、秀苑小区、凌云新村等一批老旧小区和医院的停车矛盾。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小客车停车位约594.15万个,比2020年底增加了11%;其中,配建停车位561.27万个,公共停车位20.75万个,道路停车位12.13万个,停车供给结构更趋合理。尽管如此,在机动车保有量特别是新能源车购买、使用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本市的停车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根据停车资源优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将进一步聚焦住宅小区和医院特定时段停车难问题,积极推动更多商办建筑、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停车资源错峰共享,在住宅小区周边大力增设主要为居民停车服务的时段性道路停车位;充分挖掘利用公共绿地、民防设施的地下空间及高架桥下空间等,增建一批主要为周边住宅小区和医院服务的公共停车设施,因地制宜推动住宅小区和医院内部停车设施建设;鼓励高效、集约、复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扩大垂直盾构、自动泊车机器人等智能立体停车库建设试点范围;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车位更丰富、引导更智能、付费更便捷、渠道更多样的公共停车信息服务。
根据计划,至2025年底的三年间将累计创建停车资源优化项目100个,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15000个,新增错峰共享停车位5000个,建成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60个,基本实现本市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全覆盖。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